演出時間地點:2021 年 4 月 18 日(日)19:30 國家音樂廳
節目:TSO 大師系列《夏夜晨夢》
演出者:指揮|Eliahu Inbal、女中音|翁若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合唱團、臺北華新兒童合唱團

「我的時代終將來臨」— Gustav Mahler
這句話真不是蓋的,雖然有人覺得最近在台灣,馬勒似乎演到爛了(註1),但身為馬勒迷的我總不這麼覺得,每次聽總會因為各段時期的經歷,因而產生不同聆聽的感受,同時也很適合介紹給初入古典音樂殿堂的聆聽者,雖然篇幅相較之下較大,只要演到馬勒交響曲,幾乎整場音樂會就只這麼一首交響曲,但馬勒幾乎可以是一位音樂魔術師,他將宇宙萬物化作音符,有時候感覺有點抽象,有時候又可以很具象,且他使一種樂器不會只有一種音色,利用各種不同演奏方式(註2),生動呈現大自然聲響,總帶給人們一幕幕的畫面想像。關於馬勒第三號交響曲今天是第三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馬勒最初創作七個樂章,並為每個樂章下標題(註3),原先將第一樂章單獨為第一部份,剩餘的樂章為第二部份,後來將第七樂章挪移為第四號交響曲的終樂章,並將所有標題刪去,才成為目前現在我們所見的第三號交響曲。然而我各人聆聽後雖同樣分成兩個部分,但將第一至第三樂章歸為第一部份,第四樂章至第六樂章為第二部份:其第一部份為夏天景致—從牧神的睡夢與甦醒,大地跟著綠意盎然,一步步前進來到海水浴場,躺臥在沙灘上的椅凳曬著日光浴……日落後的夜晚,微風輕拂著花草樹木,遠近紛紛傳來蟲鳴與鳥叫,人聽著沈思著。第二段訴說的是一個犯了聖經上十誡律令的女人,感到後 悔迷惘,來到上帝面前尋求解答,最終獲得了上帝的憐憫與慈愛,來到天國展開新的旅程。然而,我所聆聽的解讀不一定跟馬勒當初創作時的構思相同,也不一定和其他觀眾聆聽後呈現的畫面和想像一樣,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當初馬勒將標題刪去的原因,他希望讓聽眾直接以音樂思考音樂,而不是被文字標題束縛了自己的想像。
首席指揮殷巴爾—北市交新的里程碑
這次演出是殷巴爾上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以來的第四場馬勒交響曲音樂會,身為馬勒指揮權威的殷巴爾,這不是第一次率領北市交演出第三號交響曲(註 4),相較之下,這次演出與樂團的合作,透過幾個月的相互磨合,明顯穩定許多且更為契合,這次整體以偏慢的速度演奏,但整體更深刻且細膩。第一樂章非常生動,彷彿親自在森林間遊走,銅管相當穩定地烘托著磅礡的氣勢,直至第一樂章結束就有觀眾忍不住鼓掌。然而在第一樂章演出的過程中,發現團隊的拉線並未固定好,在演出間不慎掉落,還好這條線是在左舞台弦樂群的後方錄影區,不然這將會是非常嚴重的失誤,可能導致樂手因此受傷而中斷演出。第三樂章的獨奏小號到後台演奏,穩定漂亮的音色與弦樂群細微的拉奏產生畫龍點睛之效,刻劃夜晚的朦朧美。多次參與馬勒交響曲演出的翁若姵,再次生動地帶來曼妙歌聲,合唱團同樣也表現相當出色,唯獨 TSO 合唱團最後一排位於正中央的女團員,全程緊盯著樂譜並未抬頭看指揮,相當顯著,對於觀眾造成不大好的觀感,也可能因此產生掉拍的風險。最終樂章,「和諧為一」的聲響體現那天堂的景致,足以讓人流下淚水。對我而言,今天的音樂會讓人足以卸下勞頓、倦怠與徬徨,重新帶給人們力量和盼望面對未來,雖說前幾天聆聽的其他演出也都很精彩,唯獨馬勒真實帶給我心靈層面上的洗滌療癒,我想這就是所謂「馬勒獨有的神奇魔力」。 北市交難得的在這麼一位國際指揮大師率領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已經有了 超絕的水準,開啟了嶄新的旅程(註 5)。
1. 四至七月份三個月內,國內樂團先後演出馬勒交響曲,先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第三、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第二、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接著演出第六,國家交響樂團又於七月將在中南部演出第四。
2. 常見的是將管樂器改變吹奏角度,特別提起吹奏,或是將手伸進號筒裡面改變發聲音色等,馬勒也經常在後台安置鼓號樂隊,或是獨奏樂器,帶出遠近的空間感。
3. 各樂章標題為:一、潘神甦醒,夏日行伍行進;二、原野上諸花對我所述之事;三、森林裡百 獸對我所述之事;四、人類對我所述之事;五、天使對我所述之事;六、愛,對我所述之事;七、 孩童對我所述之事。
4. 2015 年 4 月 6 日,殷巴爾首度訪台客席指揮北市交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5. 後記:演出後兩天,某位台灣舉足輕重的音樂學教授評論這場音樂會為「一場不怎麼樣、很吵的演出」,雖然教授觀察切入的點與他的理念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所肯定的是,自小欣賞著北市交長大,在近幾年內,北市交持續性不斷的進步,特別是管樂的表現超越之前甚多,已經可以說是一件不容易且值得鼓勵的地方,相信北市交未來會帶來更佳且更精緻、專業的表現。
延伸閱讀文章:
聆聽 殷巴爾錄音版本
指揮|殷巴爾,次女高音|索菲爾,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林堡大聖堂少年合唱團、法蘭克福 聖歌隊女聲合唱團
其他錄音推薦版本:
Comments